主办:中共潍坊市委宣传部潍坊市文明办     | 中国文明网 | 山东文明网

微信公众号

新浪微博

文明潍坊网络频道
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 » 专题库 »潍坊抗日战争英雄故事 »英雄故事

图为陶英志近照

  

 

  昌乐县94岁的陶英志老人至今仍能梦到那炮火连天的岁月

 

  1938年成为八路军,一路风风雨雨走过来,他受过伤,挨过饿,过了数不清的苦日子。如今的他头发已花白,身体已消瘦,唯有那时的记忆还在诉说抗战的历史。抗战老兵陶英志今年已经94岁,说起那些风起云涌的岁月,他思路清晰地将昔时的场景展现在今朝。

 

  17岁参军,参加第一场战役便全歼日军

 

  记者赶到昌乐县红河镇大庄皋村,见到了今年94岁的陶英志老人,他满头白发,穿着白色的T恤,皮肤虽有了深深浅浅的皱纹却白皙干净,给人一种整洁利索的感觉。老人捋着花白的头发,尘封多年的记忆慢慢打开。1938年,17岁的陶英志成为了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队第八支队的一员,那时他是通讯员,因工作积极,很快他便成了共产党员。

 

  1939年10月,驻临朐的40余名日军纠集大批伪军向五井镇发起进攻。陶英志所在的第八支队与敌军从凌晨一直作战到天黑。那时的陶英志18岁,是他人生第一次参加战役。

 

  “那一次我们打死了不少鬼子,也俘虏了不少伪军。”陶英志说,他们一直将鬼子追到了冶源附近,将鬼子全部打败。具体的数据他已经记不起来了,记者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到,五井战役前后经过17个小时,除少数伪军逃走外,日军全部被歼灭。

 

  在陶英志的记忆里,1941年至1942年,是日本鬼子拉网扫荡的时期,也是他们最苦的两年。那两年的除夕夜,陶英志记得格外清楚。

 

  1941年除夕夜,陶英志所在的第八支队在夜色的掩护下潜入了附近一个村庄。为了躲避敌军的扫荡,村里的人都跑到山沟里躲着去了,整个村子里没什么人。为了填饱肚子,他们找到了百姓藏地瓜的地方,吃了一顿地瓜年夜饭,那也是陶英志所在部队一天里吃的唯一一顿饭。临走前他们在百姓家里留下纸条,标明什么时间来吃过多少地瓜,百姓拿着纸条便可以找政府部门领钱。

 

  一路走一路打,穿着不合脚的鞋子行军

 

  除了在临朐作战,陶英志所在的第八支队还经常去的地方便是沂水一带了。1943年,在沂水一带作战时,日本人的炮弹如雨般落在八路军潜伏的大北山上。

 

  “当时硬件上相差太悬殊了,日本人有大炮和各种枪,而我们每个人却只有三颗子弹、三颗手榴弹。”陶英志说,当时日本鬼子进行火力扫荡,炮弹一个接一个地落下,不少战友牺牲在了枪林弹雨中。

 

  陶英志也受伤了。他撩开自己的裤腿,一道道疤印依稀可见,就是在那座山上,炮弹皮如一把利刀般打在了陶英志腿上。那时已顾不上腿伤,他们等待着夜色降临后进行突围。陶英志说,那一次战斗,他们伤了不少人,他虽腿部受了伤,还是坚持跟着大部队成功突围。除了刀枪相对的作战,行军是那个时候八路军的生活常态,一路走,一路打,一路风雨无阻。

 

  “那时候行军带的东西也不是很多,一条背在身上的干粮袋是不能缺少的。”陶英志说,行军途中,他们吃剩的东西从来舍不得扔,吃剩的煎饼、馒头等都会装到干粮袋里,遇到没东西吃的时候就拿出用水泡一下,撒点盐吃下去。陶英志说,那时候每个士兵还都会分到一些大蒜,这样喝凉水的时候可以防止闹肚子。

 

  那时候陶英志最希望的莫过于能有一双合脚的鞋子,每天奔波在路上,鞋子对每个士兵来说都是不能少的。“那时都是百姓给我们送鞋,但分到手的不一定都合脚。”陶英志说,他分到的鞋子要比他的脚大不少,为了不让鞋子掉了,他便找了一些破布将鞋子绑在脚上。

 

  平时还好,遇到大雨天行军,他便要承受比平时更多的痛苦。鞋子大,里面全是水,身上也淋得透透的,有时候前面的路都看不清楚,但担心周围会有日军或国民党,他们根本不能停,只能手牵手咬牙前进。

 

  家人被追杀,幸有人报信父亲免遭迫害

 

  “那时候过了不少苦日子啊。”陶英志一边回忆一边感叹,那时候当八路军并不容易,没有吃的,没有足够的子弹,战争却又非常频繁。

 

  陶英志还告诉记者,因为他当了八路军,自己的家人便被国民党以及一些地方反动武装追杀,二伯、三伯都跑到安丘避难了。“当时幸亏有人及时去给我父亲通风报信,否则父亲可能早就被迫害了。”陶英志说,父亲无奈之下也逃到了安丘一个亲戚家躲了起来。那时候没有通讯手段,陶英志也是在多年后见到父亲才得知发生的一切。

 

  那段岁月已过去七十多年,年事已高的陶英志平时很少再去刻意回想。只是有时候在梦里,他又回到了那个年代,他趴在一座山上,头顶上日本飞机轰轰飞过,扔下一颗颗炮弹,他惊醒了,以为身处战争岁月,却发现只是梦一场,那梦太逼真让他难分真假。 (潍坊晚报)

 

 

 

 

Top